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问:“制造+服务”如何增添新活力?新华社记者 周元 服务型制造业是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近日公布《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发展壮大新生产力。什么是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是通过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和生产,实现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从单纯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转变。”刘什服务型制造研究所所长昂文表示,随着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配备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床边设备。还引进了睿智重症监护决策支持系统,可显着提高重症救治效率。 “基于装机量的不断提升,我们提供差异化??的长期整体解决方案,并结合人工智能,完成了‘团队+IT+AI’的数字医疗生态圈的构建。”迈瑞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服务”的业态不仅让医院高效运营,也为公司创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记者发现,实践中,服务型制造模式多种多样,如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信息增值服务、功能增值服务、体验增值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正在成为企业产品增值的重要途径。陕西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单纯销售设备发展到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节能服务等,目前公司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智家推出“三翼碧”场景品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推出智能家电解决方案,实现定制化解决方案,去年场景交易额突破51亿元……工信部数据显示,其中,与此前入选的37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相比,服务业对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0%。服务型制造的赋能作用日趋明显,但转型整合绝非易事。 “产业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服务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忠伟认为,制造服务业面临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统计监测困难等问题。政策创新是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实施方案今年公布IME规定,到2028年,进一步强化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制定20项标准,打造50个重大品牌,打造100个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和三项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加固。主要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创建综合性、综合性、先进性、可执行性、综合性、协调性、支撑性的标准体系。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算力与产业融合应用。受访者认为,这份实施方案精准发力解决技术、标准、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短板,能够有效释放运营活力。实体,激发创新活力,不断为制造业发展产生新动力、新优势。展望“十五五”时期,服务型制造业稳增长、扩内需潜力巨大。在稳增长方面,刘尚文认为,服务要素是制造业提高效率、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服务型制造可以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激发制造业的发展潜力,赋予制造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型制造还可以满足消费者从‘功能满足’到‘体验至上’的需求。”在罗中伟看来,服务型制造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有利于全面扩大内需。受访者表示,充分释放服务型制造潜力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制造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思维,完成从产品驱动逻辑到客户驱动逻辑的转变,根据自身规模、技术、财务状况重构业务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