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圣保罗11月16日电 当地时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期间,“西烟涛·中国·巴西生态文明交流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本次会议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报社主办,巴西华人协会协办。巴西政府部委、企业、媒体和华侨华人代表出席会议。 “谈到农业,老一代华侨思念家乡,越来越多的新华侨在中巴合作中寻找商机和大有可为。”巴西华人协会会长叶周勇在交流活动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巴西第一大农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巴西总体出口状况。叶周勇在交流会上的发言主要围绕中巴农业合作展开。他认为,随着中巴贸易不断深化,两国正进入建交51年来经贸合作的“最好时期”。中国对农畜产品的稳定需求是巴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叶周勇表示,从巴基斯坦农业企业的热情中也能感受到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热情。今年第八届进博会吸引了54家巴西企业参展,其中20家是肉类企业,其余来自咖啡、谷物、果汁、坚果、蜂蜜和巴西莓等行业。 “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是企业的共同目标。”叶周勇表示,在华巴西企业经常向巴西华人协会咨询。 “自从今年,不少巴西肉类和农产品企业尝试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普遍看好中国的消费能力。”叶周勇表示,中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企业参与巴西农业产业链建设,不仅能提高当地加工能力和供应链一体化水平,还能提高巴西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他表示,“出口农产品必须快速、可靠地到达目的地。”中国和巴基斯坦“从生态和环境角度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比如到2030年实现零非法砍伐,比2005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推动了农业领域的绿色转型。”叶周勇认为,中巴两国可以进一步扩大在联合研发、绿色认证互认、环保、生态旅游、林业经济等行业青年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实际上,在华侨社会的就业结构中,农业相关领域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叶周勇表示,目前在巴西创业的华侨大多都是以“拎包”、在街头卖产品的谋生方式开始的。随着中巴两国经贸交流的深入,侨界的专业方向逐渐多元化,有识之士正从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转向农业等领域。“中国发展新可能。”浙江省青田市叶周勇说。他说,很多旅居巴西的青田华侨,在圣保罗城郊生活,重现江浙田园生活,有烧柴的炉子、桑树鱼塘、桃李种植园。“中巴农业合作固然是一个大产业,但对于最普通的华侨来说,回到巴西的土地,收获的是家乡的风土人情。”是一种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乡愁”,叶周勇(或更多)说道。